智力是人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不同学者对智力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经典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的内部特性和有待发现的心理结构。现代智力的理论则在经典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更强调了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现代智力理论也相对更具有实践意义。
一、经典的理论
1.智力二因素说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智力二因素说,他认为智力由一种单一的G因素(一般智力)和一系列S因素构成。其中G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而且在相当程度上由遗传得来。S因素则有五类:口语能力因素、数算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注意力因素、想象力因素。
2.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斯皮尔曼的一般智力(G因素)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如词汇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3.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智力涉及7种基本能力:计算、语词流畅、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是彼此独立的。
二、现代智力理论
现代智力理论颠覆了经典智力理论关于人类认知单一化的假设,认为智力是人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并对智力的内部活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下就是现代智力理论的先驱们提出的思想。
1.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加德纳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批评,认为人类的智力并非一元化,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八种智力,即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自省智力、自然智力。
2.三元智力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85年提出三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智力理论有三个亚理论组成,即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情境亚理论是将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相联系,回答“行为在何处才显示出智慧”这个问题的智力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是将智力与个体的内、外部世界都联系起来, 回答“行为何时才是智慧的”这个问题的智力亚理论。成分亚理论是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回答“智力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整体综合性能力,它是一种认识、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人的思维能力(判断力、理解力、推理力、创造力等)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认识活动的各种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与学习相联系的智力因素应该有: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